應用結構模組,創造都市林與人類生存空間的平衡

應用結構模組,創造都市林與人類生存空間的平衡

根據美國國家森林局2002年發表的研究顯示:在100%樹木覆蓋的都市林中[可見連續的林分(forest stand)],在短短1個小時之中,即可偵測到空氣汙染的大幅度改善,包括降低環境中15%的臭氧、14%的二氧化硫、13%的懸浮微粒、8%二氧化氮和0.05%的一氧化碳。

林木的覆蓋率和都市的空氣品質息息相關,但在人口爆炸、土地資源卻短缺的這個時代,在人類與大自然逐漸淪為競爭關係、爭奪著有限空間的今日,都市林跟人類之間的生存空間到底該如何取捨呢?

其實誰都不需要放棄些什麼?人類方只需要做出一些改變。

在對最小程度影響雙方固有舒適圈的利基上,正確選擇對環境最友善的工法( 圖1、2)。

樹穴大小     
圖1. 都市中常見的樹穴大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理想的樹穴大小     
圖2. 都市中理想的樹穴大小

每逢夏秋之際,每逢暴雨侵襲或是颱風肆虐,街道邊、巷弄中、馬路旁,行道樹倒塌的悲劇重複地上演。道路夯實或是人行道樹穴過小,導致樹木根系盤根、無法向外擴張,生長不良且抓地力差,天災一來便直接傾倒。

都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,人類常常不經意地破壞樹木和土壤的生態平衡,大部分的樹木的吸收根主要分佈在土表下方30 cm (圖3),且樹木根系範圍遠大於樹木冠幅的兩倍以上,但人類給予樹木的樹穴空間往往局限於,我們目視所見的正方形小空間。此外,地面上頻繁的車流交通、營造活動,使土壤過度壓實成為都市中嚴重的常態,壓實限制了水分入滲與氣體交換的空間,最終導致樹木的衰敗。
樹木根系範圍示意圖
 
圖3. 樹木根系分布圖

結構模組與結構土因而被設計出來。

結構模組(圖4)為一立體抗壓的模組化結構單元,在模組中填土,於其上舖設不織布,最後再施作都市鋪面。此設計將車輛以及行人的載重分散於結構模組上,降低土壤壓實,並滿足植物根系在都市鋪面下方一個適度生長的空間(圖5)。

結構模組
    
圖4. 結構模組示意圖

結構模組施工示意圖
 
圖5. 結構模組施工示意圖

樹穴植生土(圖6)。

樹穴植生土為結構土的一種,一方面可以滿足工程需要壓實的需求,同時允許植物根系生長,採用環保資材植生陶石做為粗骨材,提供透氣排水及保水功能,並創造抗壓不塌陷的支撐效益,降低土壤密實不透氧的影響。加上大小顆粒不同的砂質壤土、腐質土混拌,使根系有良好的生長環境。

樹穴植生土
 圖6. 樹穴植生土示意圖
同樣來自於美國國家森林局2002年發表的研究:直徑大於77公分的大型健康樹每年減少的空氣污染量(1.4 kg/年),為直徑小於8公分的小型健康樹(0.02 kg/年)的70倍。更不用說和都市林中普遍不健康的樹木相比了!

唯有提供樹木根系健全的生長空間,才能讓植株生機蓬勃的生長,並發揮最佳淨化空氣污染的效益。

唯有應用正確的擴大樹穴工法,並選用環保的結構模組,才能打造出理想中的都市林生態系。

唯有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,才是真正落實綠化的解決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