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綠屋頂的雨水寶庫
在阿姆斯特丹,綠屋頂的覆蓋面積已超過45,000平方米,這些屋頂不止是視覺上的綠意,更肩負著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的責任。這些綠屋頂都配備了先進的雨水管理系統,能夠吸收、儲存並再利用雨水,供建築物內的住戶作澆灌植物、沖廁等用途。隨著綠屋頂技術的不斷推廣,綠屋頂將成為每座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配。

杜拜在今年四月遭受嚴重的洪水襲擊
海綿城市:應對洪水與乾旱的雙重解方
「海綿城市」的概念在國外逐漸普及,這是在城市中增加綠色空間,吸收更多雨水,減少洪水風險,並補充地下水資源的建築與環境方案。傳統的城市設計是迅速排出雨水,而現代的設計則把雨水視為資源,並加以利用。
阿姆斯特丹的Resilio計劃,就是採用了智慧閥門技術,根據天氣預報來釋放屋頂中的儲水,從而減少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。

綠屋頂就像「一個扁平的雨桶」
綠屋頂的智慧設計——多層次系統
這種可收集雨水的綠屋頂看起來是「一個扁平的雨桶」,其實由多層次系統組成。綠屋頂的表面層種植耐寒、抗風的植物,它們在苛刻的屋頂環境中依然生長茂盛,而下層是過濾土壤的系統,再往下則是用來儲存雨水的儲水層,可根據需要釋放雨水。這樣的設計除了能有效管理水資源,還有助於冷卻建築物頂層,也為城市中的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。

2023年7月,薩拉戈薩暴雨引發的洪水
未來城市綠屋頂的廣泛應用
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以及應用成本的下降,綠屋頂成為全球城市建築中最常見的設計。在歐洲的乾旱區域如義大利和西班牙,對雨水的需求更高,因此這樣的收集雨水系統會提供巨大的益處;而在美國,洛杉磯、匹茲堡等城市,已經通過政策激勵建築物的業主安裝綠屋頂,減少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,並鼓勵業主增加綠地面積。
由此可見,未來的城市景觀將不再是充滿水泥的混凝土叢林,而是一個隨時能夠「擠壓水分」的海綿狀城市。通過智慧技術和生態設計,我們可以有效應對乾旱和洪水等挑戰,為人們提供更舒適、安全的生活環境。
看完本文,您對於綠屋頂收集雨水的系統有何看法?其實台灣在好幾年前就面臨乾旱問題,只昆今年比較特別,多了颱風造訪也多了雨水,因此水庫充盈。台灣若能打造全民綠屋頂的話,將同時減緩乾旱和淹水問題,換了您是業主,您願意為綠屋頂出一分力嗎?歡迎來到綠達人的FB、IG,找我們一起討論吧!
參考資料